治療方式&副作用
肺癌可以分為小細胞癌及非小細胞癌兩種,根據不同類型、期別的肺癌,治療方式也不同。註1 (Zheng, M., 2016) 註2 (陳晉興。民106)註3 (康健雜誌)
小細胞肺癌以化學治療為主,手術治療並非主要治療;若再適當合併放射治療,可以提高病患存活率。而非小細胞肺癌早期(第一、二期)以手術切除是最有效的療法;中晚期的患者,對於身體狀況尚可,需要開刀、放射治療、化學治療之不同先後次序的組合,則需與醫師詳加討論後確定。註4 (臺大醫院腫瘤醫學部放射腫瘤科)
治療方式主要區分為:
- 手術治療:註5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台北慈濟醫院)
- 肺葉切除術:適用於腫瘤局限一個肺葉的病患,主要將整個肺葉切除並作縱膈腔淋巴結徹底清除術。
- 全肺切除術:若腫瘤橫跨單側多個肺葉或是位於主支氣管,則須將一側整個肺切除。
- 楔形或肺小節切除術:雖然腫瘤僅侷限於一個肺葉,但是若病人肺功能不全或健康狀況不佳,不適合接受肺葉切除術時,便可以考慮僅就腫瘤所在的部位作楔形或肺小節切除術以保留住肺葉,但此種方式局部復發的機率較高。
- 放射治療:註4
放射治療是運用高能量之游離輻射來破壞癌細胞,防止癌細胞的生長與分裂,為局部治療方式,只會影響治療區域內細胞,治療時感覺就像照X光一樣,不會引起任何顯著熱量或電擊感,照射後在體內也不會有任何放射物質存在。
在放射治療前需先「模擬定位攝影」,對於侷限於胸部的病人,會在胸前和雙腋下畫記號,做為治療記號。一般治療約 25 至 30 次,每次約 5 至 10 分鐘(視照射之照野次數而定)。 常見副作用有:- 皮膚發炎(急性反應):在放射治療約三到四星期後,皮膚會有紅、癢、色素沉著的反應。避免用肥皂清洗或磨擦,只能用溫清水輕輕洗過,並以柔軟毛巾輕輕拍乾。
- 食道發炎(急性反應):在治療約二到三星期後,會有喉嚨乾、吞嚥疼痛與異物感的現象,建議攝取軟、流質的食物,避免菸酒、太辛辣、過熱或過冰的食物。
- 放射性肺炎(亞急性反應):通常可能於治療期間內或放射治療結後一至六個月內發生,症狀為持續性乾咳、呼吸急促、輕度發燒,一般會給予類固醇以緩解症狀。
- 化學治療:註5
以傳統的鉑類藥物為主幹,搭配新藥的組合作為治療。 - 標靶藥治療:註6(康健雜誌)
約五~六成肺腺癌病人有EGFR基因突變,可用標靶藥「艾瑞莎」、「得舒緩」、「妥復克」,有ALK基因的病人則可用「截剋瘤」治療。而沒有這類基因突變的人,則用化學治療。
參考資料
- 註1:Zheng, M. (2016). Classification and Pathology of Lung Cancer. Surgical Oncolog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5(3):447-468.
- 註2:陳晉興。民106。肺癌的類別。健康世界。第487期,P31。
- 註3:康健雜誌 / 肺癌晚期,並不等於末期
- 註4:臺大醫院腫瘤醫學部放射腫瘤科 / 肺癌的放射治療
- 註5: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台北慈濟醫院 / 肺癌治療方法有哪些?
- 註6:康健雜誌 / 肺癌晚期,並不等於末期
癌知識 癌症 乳癌 肺癌 胃癌 肝癌 大腸癌 卵巢癌 口腔癌 皮膚癌 子宮頸癌 攝護腺癌 抗癌 化療 標靶 免疫療法 放射療法 癌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