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
- 主題
- 記錄日期
-
- 起因
- 2018/12/07
- 檳榔中所含的檳榔鹼有促癌能力,是促進細胞變性的主要因子,約有88%的口腔癌患者有長期嚼食檳榔的習慣。註1 (Lin. et al., 2005) 註2 (IARC Working Group, 2004)註3 (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
- 詳細內容
-
- 如何判斷
- 2018/12/07
- 口腔癌初期無太明顯症狀,但若嘴破位置常在同一部位或超過2個禮拜以上未癒合,建議儘速至醫療院所進行檢查。註1 (蘋果日報)。也建議大眾定期接受口腔黏膜健康檢查:一般人每年至少要檢查一次,若有吃檳榔或抽菸、喝酒等習慣,則建議三個月檢查一次。註2 (Secreta et al., 2009) 註3 (陳聰明。民101)註4 (天主教永和耕莘醫院)
- 詳細內容
-
- 治療方式&副作用
- 2018/12/07
- 口腔癌治療目前以手術為主,術後再輔以放射線治療或化學治療。註1 (高醫醫訊)。但任何一種口腔癌的治療方式都一定會破壞到正常細胞組織,這即是治療口腔癌最大的副作用。註2 (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
- 詳細內容
-
- 術後照顧
- 2018/12/07
- 口腔癌術後常有發音困難、吞嚥困難、張口困難、口乾、流口水、食慾不振、營養不良及傷口癒合不佳等症狀。註1 (Schliephake, H. et al., 1995) 註2 (Chandu, A. et al., 2006) 註3 (李怡珍、許雅娟。民105)註4 (台北榮總護理部)
- 詳細內容
-
- 預防復發
- 2018/12/07
- 口腔癌的復發大都發生於三年內,有80%出現在原來的位置或頸部,20%則可能轉移到其他部位。建議患者治療後的第一年,每月應追蹤檢查一次,第二年每2-3個月追蹤檢查一次,第三年每3-4個月追蹤檢查一次,第四、五年以後可每半年追蹤檢查一次。註1 (盧心玉。民101)註2 (三軍總醫院)
-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