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
- 主題
- 記錄日期
-
- 起因
- 2018/12/07
- 根據歐美國家流行病學調查報告指出,飲食習慣不佳為胃癌的主要成因,如常吃高鹽、高溫煙烤的食物、缺少新鮮水果與蔬菜的攝取。註1(Habermeyer M. et al., 2015)註2 (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International/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 2016)註3(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
- 詳細內容
-
- 如何判斷
- 2018/12/07
- 美國世界胃腸病學期刊指出,胃癌無法透過自我檢查得知,而且初期徵兆並不明顯,很容易認為是胃發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等,如果有胃部的不舒服症狀持續超過2周未獲得改善,千萬不要自行服用藥物緩解不適感,建議趕快尋求醫師治療。除此之外,由於癌症的進程從幾個月到幾年都有可能,以預防的角度出發,建議女性40歲起、男性45歲起就要開始每年定期檢查。註1 (Pasechnikov V. et al., 2014)
- 詳細內容
-
- 治療方式&副作用
- 2018/12/07
- 胃癌的治療以外科手術為主,將腫瘤、周圍組織及淋巴腺切除,為完全根治的唯一方法。註1 (Akagi T. et al., 2011) 註2 (Deng and Liang, 2014) 註3 (Charalampakis N. et al., 2018)註4(馬偕紀念醫院)
- 詳細內容
-
- 副作用解決方法
- 2018/12/07
-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希望之城醫學腫瘤學和治療研究系指出,術後營養問題的發生,有些是於進食後迅速發生,另外有些問題是長期胃功能失調所造成。註1 (Sun V. et al., 2015) 註2 (彰基院訊:洪彩惠。民105)
- 詳細內容
-
- 術後照顧
- 2018/12/07
- 胃癌切除手術後,因胃部容積改變,食糜跟胃液無法混合完全,而食糜直接進入腸道後會因為刺激腸道,造成蠕動速度加快,減少小腸吸收養分的時間。註1(財團法人台灣癌症臨床研究發展基金會)
- 詳細內容